首页

高贵女主的家用马桶奴

时间:2025-05-25 03:59:26 作者:跨越26年的重逢:中乌医患“双向奔赴”昆明续写友谊新篇 浏览量:68340

  今年4月26日是中国和坦桑尼亚建交60周年纪念日。近日,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哈米斯·奥马尔接受人民网专访,介绍中坦两国在经贸往来、人文交流等领域取得的成果。他表示,60年来,两国一直维持着兄弟般的关系,这种关系未来也将延续下去。

  中国是坦最大贸易伙伴国和外资来源国

  2023年,中国继续保持坦桑尼亚最大外资来源国地位,连续8年成为坦桑尼亚第一大贸易伙伴。

  多年来,中国和坦桑尼亚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硕果累累。奥马尔提到,1976年通车的坦赞铁路始终被坦民众铭记于心。

  如今,尼雷尔水电站涡轮轰鸣,达累斯萨拉姆港扩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桑给巴尔市政公路上车来车往……其中都离不开中国企业的参与。

  奥马尔表示,通过合资等形式,中国企业正在赋能坦桑尼亚的工业化进程。他指出,包括坦桑尼亚在内,当前大多数非洲国家的经济非常依赖于矿产与农产品等自然资源,非洲国家急需通过工业化实现商品价值增值,中企正在帮助坦桑尼亚实现这种发展。“这让我们双方实现共赢。”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奥马尔认为,这对中国与世界来说是双向的机会,包括坦桑尼亚在内的非洲国家也可以从中获益。

  像很多非洲国家一样,坦桑尼亚的人口结构偏年轻化,充足的劳动力形成了独特的投资环境优势。奥马尔认为,中国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向高新技术转型的阶段。而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下,坦桑尼亚不仅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技术转移,为本国培养一批技术人才,缩小坦桑尼亚与技术领先国家之间的差距。

  “真实亲诚”理念浇灌下的坦中友谊

  中坦传统友谊深厚,高层交往密切。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坦合作成果丰硕,成为中非实现共同发展的良好典范。

  两国的民间交流同样连续不辍。以医疗卫生领域为例,奥马尔提到,中国从1964年开始向坦桑尼亚派遣医疗队,一直持续到今天。去年,讲述中国对非医疗援助的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播出,主要的拍摄地点就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

  奥马尔表示,这种源源不断的交流与合作正是“真实亲诚”理念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双方真挚的友谊。

  除此以外,两国在人才与文旅方面的交流也日益密切。奥马尔提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坦桑尼亚人选择来到中国留学,坦桑尼亚在华留学生人数高峰时期曾达到5000人。在他到中国各地参访时,经常能遇到在高校读书的坦桑尼亚留学生,他们在这里学习各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中国也在坦桑尼亚开设了鲁班工坊等技能培训机构。

  中坦之间的交通也日益便捷。从达累斯萨拉姆到广州的直航航班于2021年正式开通,为两国人员往来注入了新的活力。奥马尔说,希望未来在增加航班数量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增加直航航班抵达的城市数量,吸引更多中国游客赴坦游玩。

  与中国伙伴一道推进非洲工业化发展

  谈到两国关系未来发展,奥马尔希望,两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强地方合作,针对两国各个省份的不同特色,促进重点产业合作。

  当前多个中非合作机制正蓬勃发展。今年秋天,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在北京举办。奥马尔对此表示,过去20多年,中非合作论坛一直在增进中非合作与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今年的峰会上,中非双方领导人将有机会讨论中非关系未来几年的走向,以及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话题,这对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合作机制,中国正在努力促进全球经济复苏。而我们也实现了发展,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现在非洲国家在城市建设、工业化建设等方面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还较为落后。借助中非合作论坛,我们可以和中国伙伴一道为非洲的工业化进程而努力,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奥马尔说。(人民网 宋歌) 【编辑:梁异】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卡西姆港燃煤电站中方车辆遭遇恐袭 中方予以强烈谴责

徐百明曾在上海经营多家酒店,后旅居新西兰,如今是新西兰绍兴同乡会副会长。经过“寻根”,徐百明回到祖籍地下灶村,将200余亩荒地打造成浙江省森林康养基地、浙江省级“乡村侨舍”,建设自己的“收官”事业,也带动乡村振兴。

北京舞蹈学院建校70周年专场演出将云集黄豆豆、孟庆旸等明星舞者

“唯有加强各兵种各要素协同,淬炼合成硬功,才能在未来战场上夺取制胜先机。”该旅领导介绍,近年来,他们注重培塑合成思维,深入查摆平时训练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着眼未来战场需求,狠抓主战专业与小特专业的协同训练,提升合成营整体作战能力。

粤港澳合作建设南方先进光源

为期5天的“2024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主题采访活动6日圆满结束。其间,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阿根廷、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18个国家21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来到漳州参访,触摸侨乡发展脉搏。

奋力投身科技创新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今年家里光5亩地膜覆盖土豆,纯收入就有5000多元。”市场上,来自左云县张家场乡的农户李胜一边售卖土豆一边说,明年他还要多种几亩土豆,地膜土豆栽培模式已成为其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磨憨咖啡共享汇中老边境启幕 两国民众共享多元“咖味”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静炜,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革生,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飏,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党组成员、副董事长杨国和,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湫,以及来自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的147名参赛选手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